当前位置:首页 > 话说广州 > 广州典故

广州“井”色悠久,两千年历史随清泉慢涌

发布时间:2017-12-05     来源:大洋网

古井虽小,却连通地上地下,贯穿古人今人。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羊城,曾凿井无数,如繁星铺地——南越国宫署遗址上,发现井群达500多口;烟雨井历经四个朝代,曾是古羊城八景一部分……今天,花城君就来为你揭秘,那些潜藏在花城街巷中的悠久“井”色。



在广州,凿井历史不晚于秦汉时期。汉以后,随着凿井和制陶技术不断进步,造井材料的衍变,先人们脑洞也如井洞般大开。早期广州流行竹圈井,就是在土坑内用编织好的竹篾圈支护井圈,最为考究的是,根据竹叶的特性,以韧性好的表皮为经,以内侧软层为纬编织而成。这种竹圈井主要存在于两晋、南朝时期。这样的井水打上来,经过竹圈层层过滤,充满竹子的清香。

除此之外,还有用木头做井框,称为“木井”,以及瓦片井、石井、砖井、陶圈井等。唐宋时期,由于先人爱品茶,石井的水质清冽,与泉水媲美,故石构水井大兴。到了明清时期,瓦圈井是广州地区普遍出现的一种井。



越王井:“味冠羊庭”最古老

广东省科学馆后院墙内,广州城内现存最古老的井,相传为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所凿,故名越王井。又因有九个井孔,亦名“九眼井”。苏东坡客居岭南时曾写信给友人说,“广州一城人”都喜欢这口井,清代还有梁于渭写《越王井铭》,称其“名雄蛮尉,味冠羊庭”。至20世纪50年代,这口千年古井仍汲汲滋养附近居民,如今越王井虽已退役,清泉依旧涌流。



五眼井:达摩亲凿水清润

下九路西来后街广场一侧,为古代广州九大名井之一,相传是菩提达摩居留西来初地时,带领信众开凿,故又名“达摩井”。今有半壁井亭和碑石,环境清雅,十多年前,该井仍在使用,井水冬暖夏凉,清润坊间一夏。



大通烟雨井:烟霞帆影当年见

芳村恒荔湾楼盘内,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大通烟雨”都是羊城八景之一,其命名就源于大通寺和烟雨井。烟雨井虽直径不到一米,但相传,风雨来临之前,井中会冒烟霞,天气晴朗,从井口可看到白鹅潭帆影,夜深人静,则在井口能隐约听到白鹅潭传来的弦歌之声。今天虽然已不可见,美丽的传说却必将长久流传。



吊碑井:福泉引得蝙蝠来

越秀区六榕路福泉街口,吊碑井为宋井,也是广州九大名井之一。因过去井中有块刻满符箓的石碑,斜伸出井壁,故称吊碑井。传说井水甘甜,引来仙鹤和蝙蝠,飞入井内石碑栖息,所以又名“福泉井”,旁边的小巷也因此名为“福泉街”。



杏花井:杏花春雨在南粤

芳村广州柴油机厂内,杏花井又名“石泉”。该井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据传,清咸丰钦点探花李文田于同治九年(1870年),前往邓林庄观赏杏花,邓大林用庄内的井水泡茶,清香四溢,李文田诗兴大发欣然命笔,邓大林于是将诗打造在井栏上,至今碑记仍清晰可辨,遥想当年李邓汲水烹茶场面,那活脱脱是一幅,杏花春雨南粤的美景。



府学双泉:罕见活泉仍清冽

北京路学源里,活井还需活水来。这口古井正是因为井底有两眼活泉眼而得名,是目前广州城内罕有的活泉。水源来自番山,街坊邻居将其称为“孖井”,两个井口在石板下面联体相通,水面距离井口仅1米多,水清而甘冽,在广州城还没有自来水供给前,街坊邻居们直接喝井水,用井水煮饭洗衣。



500口井群:见证两千年辉煌

北京路南越王宫博物馆,走进南越王宫署遗址,那脚下如珠串的古井群,似乎翻滚着历史的水汽风烟。已挖掘出的500多口古井,跨越秦汉晋宋明清及近现代,还出土了100多个木筒、古代陶水罐、鹿角打水挂钩等,见证了这片区域很长时间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