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说广州 > 广州典故

清风枕上起 伴我入酣眠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广州日报

各大博物馆都有自己珍藏的珍品,今天我们以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为例,来讲讲枕头的故事。

人每天都要睡觉,睡觉一般都要用枕头。但我们看古代那些早期的岩画、陶图,却看不到枕头的痕迹,大概能说明,那时人们是没有专门的枕头。那么这个东西怎么就从无到有,变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呢?

中国最大、最重要的古代枕头收藏之一,就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二楼。这批由香港鉴藏家杨永德伉俪捐赠的瓷枕,年代由唐及元。数量之多,品类之全,窑口之众,都可傲视众人。大家不妨有空可以去看一看。

201806271530081827294423.png

南宋 白地褐彩花卉诗文束腰形枕

201806271530081898526881.png

元 白釉划花莲花叶形枕

201806271530082342140756.png

晚唐 绿釉素面椭圆形兔座枕

201806271530081931673705.png

北宋 白地填黑鸟纹叶形瓷枕

三千年前已有枕

古人也爱讲舒服

我们看陶瓷枕,很不能理解,为什么让脑袋休息的东西,却搞得这么硬呢?其实枕头的主要作用,是在夏天纳凉之用。因它本身材质导热快,有利降温;此外内部中空,便于空气流通。所以它更准确地应该说是一种功能性枕头,这种算是古代博大精深枕头文化的一个小小侧面。

暂时放下陶瓷枕。我们前面讲到古人没有枕头,但不代表他们睡觉就一定把脑袋放在地上。考古学家们称,大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石头、木头、柴草、兽皮或者用自己的手臂弯曲垫于头下,作为自己睡觉时的头枕物,这应该算是最早的枕头的雏形。到了商代,据说已经有用玉石制作的“虎头枕”,睡觉的功能之外,还有驱邪避魔的作用。这种讨好彩头的方法后人一直用,比如《旧唐书》里写:“韦庶人妹七姨,嫁将军冯太和,权倾人主,尝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这里说的“豹头枕”“白泽枕”“伏熊枕”指的就是形状各异的瓷枕,分别有不同的“功效”。

古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脑袋稍微垫高睡觉,符合人体力学,有利身体健康。我国古代医书中就说,枕头的高度应该和肩膀齐平,这样无论平卧还是侧卧都会感到很舒服。

《诗经》中有“寤寐无为,辗转伏枕”的诗句。这种文字记载也为考古发现所证明。我国发现的最早枕头,目前来看是湖北省江陵市楚国墓中出土的木头枕,此外云南也发现了春秋至战国年间的铜枕。到此时为止,枕头都还是硬的。那么什么时候有了软枕头呢?大概是在汉代。湖南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一件绢枕头,说明至少到了此时,人们对枕头的材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这件枕头用三种不同的纺织材料制成,两侧均用十字形穿心结来束缚枕芯。非常美。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让人恋床的舒适枕头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饱肚子,才能搞艺术。在秦国实现大一统之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纺织工艺的进步,家用纺织品逐渐丰富。而在汉武帝时期,不仅击垮了匈奴,还开拓了“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原与西域各国的交通,使得当时的丝织品纹样多变,色彩丰富。所以社会上有条件的人家,就能置办软枕头了。但总体而言,软枕头在此时,仍算是稀罕物。

另外插一句,此时的硬枕头花样也很多了,有竹枕、铜枕、石枕以及玉枕等。早期那些没加工过的石头,或者粗糙的木枕,自然慢慢从生活中退出。

隋唐风尚重浓烈

陶瓷枕头大发展

无论古今,枕头除了作为基本卧具外,还被作为装饰品,这种“枕头艺术”首先形成于古中国和古波斯,而后发展到中欧。在古代很多地区,枕头最初只有富人使用。我国古代“玉枕”是皇帝的御用品,以金丝为面,上等软玉镶框;富足人家用枕多以丝绸为面料,内置精选棉花,呈方形,称“帛枕”或“方枕”;平遥的“六和泰枕”与票号结合,寓意“融会贯通,汇通天下”,也是当时身份的象征。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的柏媛和吴薇薇两位学者曾经专门考察了古代枕头的起源和发展。她们指出,中国古代的枕头,在造型上多为长方形,或呈马鞍形、马蹄形。而在软枕中的鸡鸣枕形似鸡,腹部宽厚,枕面平凹,两端成犄角式上扬。这种两端起、中间凹的造型不仅符合人体工学,又蕴含了古人鸡鸣即起之意。你看,中国的古人有多么勤奋,连睡觉也不忘努力。所以年轻人,不要整天玩手机,有闲工夫多亲近亲近枕头,养足精神,有利于身体。

柏媛和吴薇薇指出,到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形成一种肥、丰、 硕以及浓艳的审美风格。这一时期陶瓷工艺的进步令硬质枕头中的陶瓷枕成为人们主要卧具的种类之一。唐朝的枕头造型仍多为长方形,同时还出现了两种枕头类型,一为凹面枕,一为倒梯形枕。唐晚期,方形枕的造型发生重大变化,将六面体的棱角磨圆,枕面的弧度加大,从而产生了圆形枕,让人睡得更舒服。

“唐朝的陶瓷枕,基本上属于三彩和绞胎类。三彩是在白胎上印花,以宝相花、忍冬、缠枝花、蔓草等植物纹为主,还有鸳鸯、鸟兽及几何纹,施绿、黄、蓝色釉,蓝中带紫,或蓝中带赭红色,斑点淋漓,釉色参差鲜艳。而绞胎就是把白色和褐色瓷土糅合在一起,拉胚成型,胎上有类似木质的纹理,施三彩釉和黄釉,好似模仿漆器的工艺”,两位学者还指出,此时开始,动物形枕的比例增多,以兽为座的圆形枕面枕,如三彩犀牛陶枕、 三彩卧狮枕等,这是和“盛唐气象”密不可分的。同时在丝织物中出现了“锦轼”,作为手肘倚靠之用。这些种类的枕头,在南越王墓博物馆都看得到,比如巩县的唐三彩枕、黄釉绞胎枕等。

食盐藤条都能枕

刘裕砸枕作伤药

在古代,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枕头。比如西域地区的盐枕。从史书记载可知,产地主要在高昌国。《梁书》记载了高昌国向梁国进贡的贡品中有叫“鸣盐枕”的,另外,《北史·西域传》提到了高昌国出盐和由盐制成的如玉般的盐枕:“复有白盐,其形如玉,高昌人取以为枕”。“盐枕”屡被中原人说起,可见它的价值以及社会知名度都很高。

《宋书》中提到了一种光色甚丽的“虎魄枕”,也即是琥珀做成的枕头。但“气吞万里如虎”的南朝宋武帝刘裕没有用它来享受,而是命人把它捣碎了作为治疗伤口的药分发给各位将领。

宋代兴文抑武的时代,文人士大夫追求平淡、顺其自然的高雅格调成为社会价值所向。两宋的陶瓷枕头方圆有则,厚薄有度;装饰多彩。从北宋起人们开始在枕头写诗作画,通过枕头这一载体抒发当时人们的情怀。比如南越王博物馆中收藏的一件,就刻着这样的诗句:“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搞了一点文字游戏,蛮有意思。

不过只要用过就知道,枕头还是软的好。元代出现藤枕,算是一种软硬之间的过渡。当时有记载皇帝将之赐予大臣,看来是为时人所珍视的东西。大约从明代开始,陶瓷逐渐走向式微,硬质枕头逐渐被丝织软枕取代。这个时候中国丝绸工艺也达到高峰,无论织造技术,还是材料质地,都非常出色。人们把各种吉祥图案绣在枕头上,寄托美好的愿望。到了清代,茶枕、药枕也纷纷出现,可以说和今天人使用的枕头已经基本差不多了。